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為了青春健康,我要去冰半糖!

中醫師 鄧雲立

===============虛線內轉自雅虎奇摩新聞(連結在此)===============
華仔喝溫水養身 越老越帥寫傳奇

中國時報【黃識軒╱台北報導】
51歲劉德華(華仔)出道31年,15日有個香港攝影臉書粉絲團,刊出一張他從20到49歲的大頭照,有《神鵰俠侶》、《法外情》等經典造型,有網友說最喜愛他在電視劇《獵鷹》的演出:「那種驚豔,至今不能忘懷。」
華仔的照片集錦,記錄他從年輕的青澀到成熟穩重,卻絲毫不顯老態,螢幕前的他永遠是保持最佳狀態的萬人迷,網友讚他厲害,還指28歲的他像金城武、37歲的他彷彿張學友,「風采依然、越來越帥,40歲後有另一種魅力」。有網友還驚呼:「應該是打胎盤素吧。」華仔曾笑稱保養祕訣是每天起床後,對鏡子說自己很英俊,但真相是他不愛喝冰水,靠喝溫水養身。
=======================================================

吃冰或喝冷飲到底怎樣影響身體呢?

首先,冰冷的東西一進入身體,就開始中和體熱。從口腔、食道到胃腸溫度被降低,身體覺得不對了,就會把血液調過來增加溫度。身體各部份不是隨時都充滿血液,通常是哪裡需要血,就把血多調一點過去,我們的小動脈會做這方面的調控。把血都調過來,體溫會上升嗎?答案是不會。全身的體溫最後還是受到低溫的中和而降低,繼而體溫中樞受到刺激,再把體溫調高,但這需要一段時間。在調成正常體溫之前,會有「涼爽」的感覺,大家就是為了這個感覺吃冰或喝冷飲吧!長期腸胃道因為氣血聚集溫度高,嘴唇、舌頭紅通通,看起來很熱的樣子,可是體表溫度低,手腳冰冷,變成寒包火的體質。胃的熱讓人容易口乾、飢餓,腸道的熱讓大便缺乏水分潤澤,造成便祕。

冰冷的物質進入體內叫做寒氣,身體的氣血「遇寒則凝」,流通不暢,局部可能造成血管收縮、血流變慢或減少。身體許多生化反應需要適當的溫度才能進行,溫度降低反應就會變慢,整體新陳代謝變差,廢物和脂肪也開始囤積。脂肪囤積是生物的本能,如果溫度降低了,又沒有脂肪囤積,在原始時代沒有足夠衣物蔽體的環境下,很容易會凍死。所以脂肪會囤積在氣血循環不好(有寒氣)的經絡上,幫助保暖。想減重的人必須避免吃冰、喝冷飲,不然很容易「卡關」,減不下去。

寒氣在身體裡累積,會傷先天之精。什麼是先天之精呢?每個臟腑都有先天帶來的精氣,這樣講好像很玄,舉個例子來說明。有位朋友買一臺20幾萬、BMW的二手車,開一陣子以後開始東壞西壞,最誇張的是有一次坐他的車下車後,車窗關不上來,要用手去扶著玻璃再關,幫忙把玻璃往上搓,這樣才能關起來。BMW是好車,可以算先天之精很強,但使用日久後,各零件仍會故障損壞,這就是先天之精的衰敗。令人擔憂的核電廠螺栓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先天之精衰敗不會只有一個地方出問題。

先天之精就像父母給的、一出生帶來的瓦斯桶,如果開小火、節省使用,可以用久一點。臟腑的先天之精耗損了沒有辦法補起來,我們養生就是要減少先天之精的耗損。先天之精減少會導致心、肝、脾、肺、腎的機能降低。心臟力量變弱;脾臟沒有辦法好好吸收營養、運化水份;肝臟解毒功能下降;肺藉著呼吸拉動整體氣血循環的功能下降;腎的過濾、生殖、內分泌機能降低等等。簡而言之就是老化、虛損。實際上是什麼情形,去安養院當幾天義工就知道了,不然看看電影「桃姐」也可以瞭解。吃冰冷的東西、吹冷氣,加上年齡不斷增長,臟腑虛損後,體溫會稍稍下修一點,所以老人家比較容易怕冷。

吃冰或喝冷飲會讓全身臟腑機能衰退比較明顯,加速老化,體質虛弱,容易生病。

有位中醫師整理許多古籍資料寫了一篇好文:從歷史與中醫的角度談吃冰對人體的影響,在這裡推薦給大家,看不懂粗體古文可以跳過看細體字,細體字是他讀完古文後的心得。

一定有人很好奇,難道我不吃冰的東西嗎?哈哈哈,如果說:我吃,大家就會覺得上面講的都是嘴砲啦!

但很不幸地,我吃。學一下我的偶像九把刀啊!But!人生最厲害就是這個But!平常盡量少吃,如果有人請客,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免費的Häagen-Dazs從嘴邊溜走啊!


以前在學校附近買飲料,老闆跟我聊天說:你們學校的學生很有趣,中醫系的都說去冰,營養系的都說半糖!所以看點怎樣的飲料就知道你們讀什麼。

為了青春健康,大家記得掛在嘴邊,我要去冰半糖!

有次請一位中醫科的學姊喝飲料,我想,大家都是同道中人,隨口點了段數極高的「無糖去冰」菊花茶。學姊喝一口就說:這是蝦毀呀!

不是菊花現泡的菊花茶,去冰無糖的滋味,叔叔有練過,小朋友千萬不要亂學!


後記:今天看見這則新聞「核二爐心側鈑2裂痕 擴至30公分」,看來政府官員也很難抉擇,到底要窮死,還是被輻射污染病死呢?我們這些無力的小老百姓只好自求多福了。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熬夜、陰虛、自律神經失調與糖尿病

中醫師 鄧雲立

==============虛線內轉載自雅虎奇摩新聞(網址連結)===============
一項研究發現,輪班工作的人,由於缺乏睡眠和睡眠時間錯亂,很可能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風險。

這項研究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他們說,正常睡眠時間的改變,使得身體對體內血糖的控制變得困難。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研究人員對21名健康受試者的生活進行控制,包括他們的飲食和就寢時間。這21名受試者開始先給以晚間十小時的睡眠,然後是連續三週打亂睡眠規律及生理時鐘的安排。他們發現改變睡眠常態對這些受試者身體產生了很大影響,一些受試者甚至在幾週內就出現了糖尿病的症狀。

研究還顯示,改變正常睡眠時間有增加體重的危險。領導這項研究的巴斯頓醫生說,他們的試驗顯示,處於糖尿病前期狀態的人如果從事顛倒值班工作,那麼他們發展為糖尿病的機率比上正常班的人要高出許多。
==============================================================
從中醫角度來看,熬夜(晚於PM11:00睡)的人容易「陰虛」。什麼是「陰虛」呢?正常的人體是處於陰陽平衡狀態,陰虛就是身體裡的水份少了,腎臟排水多,以至於整體血液循環系統裡的水量變少。這是慢慢累積的變化,血液檢查數值有時是正常的,跟短期使用利尿劑造成的變化不完全相同。

在中醫學的論述裡,陰虛的人常見「脈細數」。把脈會發現長期晚睡、輪上大夜班的人血管變得細細的,心跳很快。因為整體血量減少,血管變細,許多器官供血不足,就會叫心臟跳快一點,維持各器官運作需要的血量。

陰虛的人體溫比一般人稍微高一些,有時造成失眠、煩躁、頭痛、口乾渴、面潮紅的症狀,在遺傳基因有偏差的人(比方說家族史中有甲狀腺亢進、糖尿病、高血壓的人)身上,「陰虛」算一種環境誘發因子,這裡指體內的環境,去誘導基因表現,所以在糖尿病的中醫證型分類裡常見陰虛火旺、氣陰兩虛的病人。

有一個失眠的病人,長期日夜顛倒,每天凌晨五點才能睡著,早點躺下去也翻來翻去無法入眠,臉色泛紅,脈細數,心跳每分鐘約90~100下,體溫偏高。治療上使用滋陰的六味地黃丸就讓他可以在0:00入睡,醒後精神飽滿。

當然上述病症也可能由其他原因造成,而有其它不同的證型分類,像「瘀血內阻」有時候也會造成糖尿病或高血壓。陰虛還會造成的身體「潮熱」現象,常表現在傍晚的時候,突然一陣烘熱感,常熬夜的人或更年期婦女一定可以體會。

簡單一點,可以用這張圖說明


因為陰虛了,相對之下顯得「陽」亢進了。不是因為感染等狀況使體溫上升,只是身體的水少了,含不住水,沒有辦法跟「陽」相抗衡。

「陰虛陽亢」更嚴重一點,產生火、熱的症狀,這是虛火,中醫證型叫做「陰虛火旺」。

許多藥物和方劑都可以用來治療「陰虛火旺」這種體質偏差。我們從其中一種藥物:「知母」的現代藥理,來稍微了解一下「陰虛火旺」的機轉。

知母,古書上說它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能。現代藥理研究提到它有抗菌的作用;也可以透過抑制鈉鉀幫補減少細胞產熱。另外知母還有降血糖的功用;對使用類固醇的病人可以保護腎上腺皮質。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發現許多陰虛患者β-腎上腺素受體的數量增加。

腎上腺素必須作用在腎上腺素受體才能發揮作用,受體增加,作用就會加強。什麼是腎上腺素呢?就是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讓你馬上緊張起來應變的激素,是交感神經的分泌物質之一。我們的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者會相互結亢。交感神經作用加強,人體就會過於亢進,心跳加速、緊張、失眠、產熱增加。簡單的說,陰虛患者也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知母可以減少β-腎上腺素受體的數量,達到清熱瀉火、調整自律神經的作用。

有個方劑叫做「知柏地黃丸」,是一種可以用來治療糖尿病的方劑,組成是知母、黃柏加上滋陰的六味地黃丸。糖尿病現代中醫辨證分型大致可分為:燥熱熾盛、氣陰兩虛、陰虛火旺、陰陽兩虛、脾腎陽虛、瘀血內阻等。所以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與其說知柏地黃丸是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不如說它是一種治療「陰虛火旺」這種體質偏差的方劑。因為陰虛火旺的人不一定會得糖尿病,其他陰虛火旺造成的疾病也可以用知柏地黃丸治療。這在中醫叫作異病同治,同病異治。臨床上糖尿病患者要經過體質辨證,才能確實對「證」下藥。

熬夜或輪上大夜班容易造成陰虛體質,其中有一部份的人因此容易得到糖尿病,而中醫有針對此體質所造成糖尿病的治療藥物與方劑。現代研究支持古代醫家的論點,可以提供給我們作為追求健康養生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