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為了青春健康,我要去冰半糖!

中醫師 鄧雲立

===============虛線內轉自雅虎奇摩新聞(連結在此)===============
華仔喝溫水養身 越老越帥寫傳奇

中國時報【黃識軒╱台北報導】
51歲劉德華(華仔)出道31年,15日有個香港攝影臉書粉絲團,刊出一張他從20到49歲的大頭照,有《神鵰俠侶》、《法外情》等經典造型,有網友說最喜愛他在電視劇《獵鷹》的演出:「那種驚豔,至今不能忘懷。」
華仔的照片集錦,記錄他從年輕的青澀到成熟穩重,卻絲毫不顯老態,螢幕前的他永遠是保持最佳狀態的萬人迷,網友讚他厲害,還指28歲的他像金城武、37歲的他彷彿張學友,「風采依然、越來越帥,40歲後有另一種魅力」。有網友還驚呼:「應該是打胎盤素吧。」華仔曾笑稱保養祕訣是每天起床後,對鏡子說自己很英俊,但真相是他不愛喝冰水,靠喝溫水養身。
=======================================================

吃冰或喝冷飲到底怎樣影響身體呢?

首先,冰冷的東西一進入身體,就開始中和體熱。從口腔、食道到胃腸溫度被降低,身體覺得不對了,就會把血液調過來增加溫度。身體各部份不是隨時都充滿血液,通常是哪裡需要血,就把血多調一點過去,我們的小動脈會做這方面的調控。把血都調過來,體溫會上升嗎?答案是不會。全身的體溫最後還是受到低溫的中和而降低,繼而體溫中樞受到刺激,再把體溫調高,但這需要一段時間。在調成正常體溫之前,會有「涼爽」的感覺,大家就是為了這個感覺吃冰或喝冷飲吧!長期腸胃道因為氣血聚集溫度高,嘴唇、舌頭紅通通,看起來很熱的樣子,可是體表溫度低,手腳冰冷,變成寒包火的體質。胃的熱讓人容易口乾、飢餓,腸道的熱讓大便缺乏水分潤澤,造成便祕。

冰冷的物質進入體內叫做寒氣,身體的氣血「遇寒則凝」,流通不暢,局部可能造成血管收縮、血流變慢或減少。身體許多生化反應需要適當的溫度才能進行,溫度降低反應就會變慢,整體新陳代謝變差,廢物和脂肪也開始囤積。脂肪囤積是生物的本能,如果溫度降低了,又沒有脂肪囤積,在原始時代沒有足夠衣物蔽體的環境下,很容易會凍死。所以脂肪會囤積在氣血循環不好(有寒氣)的經絡上,幫助保暖。想減重的人必須避免吃冰、喝冷飲,不然很容易「卡關」,減不下去。

寒氣在身體裡累積,會傷先天之精。什麼是先天之精呢?每個臟腑都有先天帶來的精氣,這樣講好像很玄,舉個例子來說明。有位朋友買一臺20幾萬、BMW的二手車,開一陣子以後開始東壞西壞,最誇張的是有一次坐他的車下車後,車窗關不上來,要用手去扶著玻璃再關,幫忙把玻璃往上搓,這樣才能關起來。BMW是好車,可以算先天之精很強,但使用日久後,各零件仍會故障損壞,這就是先天之精的衰敗。令人擔憂的核電廠螺栓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先天之精衰敗不會只有一個地方出問題。

先天之精就像父母給的、一出生帶來的瓦斯桶,如果開小火、節省使用,可以用久一點。臟腑的先天之精耗損了沒有辦法補起來,我們養生就是要減少先天之精的耗損。先天之精減少會導致心、肝、脾、肺、腎的機能降低。心臟力量變弱;脾臟沒有辦法好好吸收營養、運化水份;肝臟解毒功能下降;肺藉著呼吸拉動整體氣血循環的功能下降;腎的過濾、生殖、內分泌機能降低等等。簡而言之就是老化、虛損。實際上是什麼情形,去安養院當幾天義工就知道了,不然看看電影「桃姐」也可以瞭解。吃冰冷的東西、吹冷氣,加上年齡不斷增長,臟腑虛損後,體溫會稍稍下修一點,所以老人家比較容易怕冷。

吃冰或喝冷飲會讓全身臟腑機能衰退比較明顯,加速老化,體質虛弱,容易生病。

有位中醫師整理許多古籍資料寫了一篇好文:從歷史與中醫的角度談吃冰對人體的影響,在這裡推薦給大家,看不懂粗體古文可以跳過看細體字,細體字是他讀完古文後的心得。

一定有人很好奇,難道我不吃冰的東西嗎?哈哈哈,如果說:我吃,大家就會覺得上面講的都是嘴砲啦!

但很不幸地,我吃。學一下我的偶像九把刀啊!But!人生最厲害就是這個But!平常盡量少吃,如果有人請客,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免費的Häagen-Dazs從嘴邊溜走啊!


以前在學校附近買飲料,老闆跟我聊天說:你們學校的學生很有趣,中醫系的都說去冰,營養系的都說半糖!所以看點怎樣的飲料就知道你們讀什麼。

為了青春健康,大家記得掛在嘴邊,我要去冰半糖!

有次請一位中醫科的學姊喝飲料,我想,大家都是同道中人,隨口點了段數極高的「無糖去冰」菊花茶。學姊喝一口就說:這是蝦毀呀!

不是菊花現泡的菊花茶,去冰無糖的滋味,叔叔有練過,小朋友千萬不要亂學!


後記:今天看見這則新聞「核二爐心側鈑2裂痕 擴至30公分」,看來政府官員也很難抉擇,到底要窮死,還是被輻射污染病死呢?我們這些無力的小老百姓只好自求多福了。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熬夜、陰虛、自律神經失調與糖尿病

中醫師 鄧雲立

==============虛線內轉載自雅虎奇摩新聞(網址連結)===============
一項研究發現,輪班工作的人,由於缺乏睡眠和睡眠時間錯亂,很可能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風險。

這項研究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他們說,正常睡眠時間的改變,使得身體對體內血糖的控制變得困難。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研究人員對21名健康受試者的生活進行控制,包括他們的飲食和就寢時間。這21名受試者開始先給以晚間十小時的睡眠,然後是連續三週打亂睡眠規律及生理時鐘的安排。他們發現改變睡眠常態對這些受試者身體產生了很大影響,一些受試者甚至在幾週內就出現了糖尿病的症狀。

研究還顯示,改變正常睡眠時間有增加體重的危險。領導這項研究的巴斯頓醫生說,他們的試驗顯示,處於糖尿病前期狀態的人如果從事顛倒值班工作,那麼他們發展為糖尿病的機率比上正常班的人要高出許多。
==============================================================
從中醫角度來看,熬夜(晚於PM11:00睡)的人容易「陰虛」。什麼是「陰虛」呢?正常的人體是處於陰陽平衡狀態,陰虛就是身體裡的水份少了,腎臟排水多,以至於整體血液循環系統裡的水量變少。這是慢慢累積的變化,血液檢查數值有時是正常的,跟短期使用利尿劑造成的變化不完全相同。

在中醫學的論述裡,陰虛的人常見「脈細數」。把脈會發現長期晚睡、輪上大夜班的人血管變得細細的,心跳很快。因為整體血量減少,血管變細,許多器官供血不足,就會叫心臟跳快一點,維持各器官運作需要的血量。

陰虛的人體溫比一般人稍微高一些,有時造成失眠、煩躁、頭痛、口乾渴、面潮紅的症狀,在遺傳基因有偏差的人(比方說家族史中有甲狀腺亢進、糖尿病、高血壓的人)身上,「陰虛」算一種環境誘發因子,這裡指體內的環境,去誘導基因表現,所以在糖尿病的中醫證型分類裡常見陰虛火旺、氣陰兩虛的病人。

有一個失眠的病人,長期日夜顛倒,每天凌晨五點才能睡著,早點躺下去也翻來翻去無法入眠,臉色泛紅,脈細數,心跳每分鐘約90~100下,體溫偏高。治療上使用滋陰的六味地黃丸就讓他可以在0:00入睡,醒後精神飽滿。

當然上述病症也可能由其他原因造成,而有其它不同的證型分類,像「瘀血內阻」有時候也會造成糖尿病或高血壓。陰虛還會造成的身體「潮熱」現象,常表現在傍晚的時候,突然一陣烘熱感,常熬夜的人或更年期婦女一定可以體會。

簡單一點,可以用這張圖說明


因為陰虛了,相對之下顯得「陽」亢進了。不是因為感染等狀況使體溫上升,只是身體的水少了,含不住水,沒有辦法跟「陽」相抗衡。

「陰虛陽亢」更嚴重一點,產生火、熱的症狀,這是虛火,中醫證型叫做「陰虛火旺」。

許多藥物和方劑都可以用來治療「陰虛火旺」這種體質偏差。我們從其中一種藥物:「知母」的現代藥理,來稍微了解一下「陰虛火旺」的機轉。

知母,古書上說它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能。現代藥理研究提到它有抗菌的作用;也可以透過抑制鈉鉀幫補減少細胞產熱。另外知母還有降血糖的功用;對使用類固醇的病人可以保護腎上腺皮質。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發現許多陰虛患者β-腎上腺素受體的數量增加。

腎上腺素必須作用在腎上腺素受體才能發揮作用,受體增加,作用就會加強。什麼是腎上腺素呢?就是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讓你馬上緊張起來應變的激素,是交感神經的分泌物質之一。我們的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者會相互結亢。交感神經作用加強,人體就會過於亢進,心跳加速、緊張、失眠、產熱增加。簡單的說,陰虛患者也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知母可以減少β-腎上腺素受體的數量,達到清熱瀉火、調整自律神經的作用。

有個方劑叫做「知柏地黃丸」,是一種可以用來治療糖尿病的方劑,組成是知母、黃柏加上滋陰的六味地黃丸。糖尿病現代中醫辨證分型大致可分為:燥熱熾盛、氣陰兩虛、陰虛火旺、陰陽兩虛、脾腎陽虛、瘀血內阻等。所以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與其說知柏地黃丸是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不如說它是一種治療「陰虛火旺」這種體質偏差的方劑。因為陰虛火旺的人不一定會得糖尿病,其他陰虛火旺造成的疾病也可以用知柏地黃丸治療。這在中醫叫作異病同治,同病異治。臨床上糖尿病患者要經過體質辨證,才能確實對「證」下藥。

熬夜或輪上大夜班容易造成陰虛體質,其中有一部份的人因此容易得到糖尿病,而中醫有針對此體質所造成糖尿病的治療藥物與方劑。現代研究支持古代醫家的論點,可以提供給我們作為追求健康養生的參考。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小腿抽筋

中醫師 鄧雲立

很多人常常會發生半夜小腿容易抽筋的問題,剛剛看到這則新聞:半夜抽筋 腳底板往上扳,順便告訴大家中醫的觀點。

小腿正後方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管轄區域,什麼是足太陽膀胱經呢?先看一下足太陽膀胱經的路線圖吧!

小腿抽筋主要是太陽膀胱經的氣血循環差,氣的方面可以足太陽膀胱經下手,血的方面還是要從肝下手,因為中醫理論認為肝臟可以調節血量,維持血液品質。肝主筋,過勞的時候血液品質差,肌肉、肌腱的潤澤度會不足,缺乏濡養就會容易抽筋或受傷。所以我常常建議體育系學生不要熬夜,才能延長運動生命。

人體有很多條經絡,身體每個部份都有經絡通過,我們平常用藥、針灸,都是依循這些經絡來處理。

每條經絡生病會有不同的症狀出現,黃帝內經裡就提到足太陽膀胱經出了問題會有氣上衝而頭痛,痛得厲害的時候會伴隨眼睛脹到有脫出的感覺,脖子像抽拔似的僵痛,脊椎疼痛,腰痛像快折斷一樣,大腿的股關節不能屈曲,膝膕窩好像被打了個結,足跟像要裂開。還常見痔瘡,癲狂,眼黃,流淚,鼻流清涕或出血,項背、腰、臀、膝後、腳跟都疼痛,足小趾不能活動等症狀。

半夜小腿抽筋的病人常常在足太陽膀胱經上不只有單一的問題,多半都會容易腰酸、頭痛或肩頸僵硬,甚至過敏性鼻炎、中風等等。

太陽主一身之表,很多皮膚方面的疾病像濕疹、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等,還有感冒,我們也用足太陽膀胱經的藥物去治療。

每個中藥都有性、味、歸經,比方說桂枝,性質是辛溫的,味道是甘味,歸心、肺、膀胱經。就好比某些西藥是什麼作用、在哪個臟器濃度比較高一樣,但西藥很難歸入經絡,因為西醫理論裡還沒發現經絡,就算發現也跟現在的發展格格不入,所以西藥還是從西醫的生理、生化去解釋比較簡單。

緩解小腿抽筋用針灸或按摩可以取用委中穴或承山穴,這兩個穴位可以調整足太陽膀胱經的經氣循環,找不到位置的朋友可以參考連結的圖。委中穴就在膝膕窩正中央,承山穴在小腿後方兩塊肌肉的正中下方。按摩要持續3~5分鐘效果比較好,這兩個穴位不僅可以治療小腿抽筋的問題,上述很多足太陽膀胱經的病痛也可以一起緩解。


用藥方面有個很簡單的芍藥甘草湯,只有白芍和炙甘草兩味藥。白芍入肝經,可以養血柔肝,搭配炙甘草,一個是酸味的,一個是甘味的,酸甘可以化陰,這兩味藥放在一起的時候可以生津液來潤澤我們的肌肉和肌腱,緩解肌肉緊繃的問題。再加上足太陽膀胱經氣的推動,治療就可以比較完全。

臨床上往往不會單單只開這個方劑,還會根據個人體質加以辨證調整,所以如果要得到完善的治療還是洽詢自己信任的中醫師比較妥當。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一定要吃三餐嗎?

中醫師 鄧雲立

今天看見這則新聞:
沒空 三餐在英國已成過去

確實,我們不一定要吃三餐,而且一個不注意,三餐所攝取的熱量就超過一般人日常所需的能量了。

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業時代,大量的體力勞動讓「做田」的人需要攝取足夠的食物才有力氣應付一天辛勞的生活。雖然吃得很多,體格卻越來越「精實」,不會有過重的問題。對照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在辦公室裡吹冷氣,在桌前打著電腦,不斷地動腦筋或與人對談,體力上的勞動大幅缺乏,以致很多人的體重直線上升。

有些人過重是因為身體出了問題或藥物的影響。年紀越大,經絡氣血會越來越虛衰,代謝也會慢慢降低。中年發福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吃的東西一樣多,身體卻越來越消化不掉;有些精神科藥物會讓人食慾大開;某些心血管藥物會降低心跳速率及心輸出量,降低體內代謝能量。這些人對熱量攝取的管控就應該更加注意。

一定要吃三餐嗎?不吃的話肚子餓怎麼辦,餓了沒力氣,不能集中注意力。

其實我們的身體自己會調整,一天吃幾餐就餓幾次。以前因為外宿的關係,自己偷懶不想每天出門這麼多次(慵懶的雙魚座...呵呵),於是設計了一套一天吃一餐的方法,把時間點設在下午三點左右(現在想起來也得要很閒的學生才能在這種時間吃飯...),吃的是午晚餐。真的,一天就餓這麼一次,吃飯時間快到的時候開始餓。因為一天只吃一次,吃下去的量很好控制。如果越來越胖就少吃一點,越來越瘦每次就多吃一點。

可是開始工作以後一天只吃一餐就很困難了,因為休息時間是固定的,與同事交流就得在大家都有空的時間,公司附近也不一定有下午營業的餐廳,所以吃三餐的習慣又開始了。但是當我發現皮帶變緊(這跟臉大牽拖面膜小的原理是一樣的),想從三餐再改回一餐的時候,問題來了,咦,怎麼會這麼餓呢?哈哈哈。習慣吃三餐就會餓三次,消化也會比較快,很快就餓了,真的難以忍受啊!這也是大家的心聲吧!

所以習慣就是習慣,需要慢慢養成。也許第一次是因為偷懶,第二次是因為忙碌...漸漸地就可以改變習慣了。可是胃不好的朋友千萬要注意,有飢餓感的時候不進食,胃酸過多對胃很容易造成傷害喔,所以這裡建議大家還是要吃一點東西,熱量不要太高的,不用吃飽,只要一點點就好了,讓血糖上升,胃酸別分泌這麼多就好了。喝水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可以稀釋胃酸。還有要注意,飢餓的時候千萬別去找食物,這時候很容易失去理智,進食過量會激起胃火,胃火大會常常感覺飢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去吃吃到飽的東西把胃撐得脹脹的,照理來說下一餐應該能量過剩,不容易餓才對,結果卻是相反,吃太飽反而下一餐更容易餓。所以古人說養生要少量多餐,什麼美食當前都只吃兩口,下次餓了再說,我們不是牛,不能反芻,吃太多只會讓身體負擔變重,代謝不平衡而已。

吃中藥和埋線可以針對疾病,針對代謝的改善,也可以幫助大家不要餓到失去理智或因為吃得少而氣血不足月經停滯。這是我們可以幫助大家的地方。不要以為吃藥埋線就可以大吃大喝,我不喜歡幫助想大吃大喝的人減重,這感覺就像個無底洞,中藥一直漲價,越來越貴,很多生病的人需要這些藥來治療,不要把藥浪費在滿足口慾上。

看到這則新聞心中感觸很多,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如果還不能控制自己飲食的人可以做個參考。收放自如的各位,維持妳們原來的方式就可以了,減重需要毅力和決心,要有減重的理由目標才容易成功,健康與美麗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維持,希望大家心想瘦成嚕!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史他汀藥(Statin類降血脂藥物)副作用的中醫觀點

中醫師 鄧雲立


2012/03/01關於降血脂藥物的新聞~~~服史他汀藥 恐記憶混亂…    


維基百科可以搜尋到英文的statin類藥物說明如果看不懂也沒關係,這裡有其中一樣藥物Simvastatin的中文維基百科解說這些藥物(學名)包括:Mevastatin, Lovastatin, Pravastatin, Simvastatin, Atorvastatin, Cerivastatin, Fluvastatin, Pitavastatin, Rosuvastatin 等。它們都是以~statin來命名的。


先跟大家介紹今天的重點:膽固醇。聽到膽固醇,大概有八成的人把它視為一種不好的東西,因為它總是在你的健檢報告上亮紅燈,然後醫師就會跟你解釋說:「你血油(台語)太高了啦!」。其實膽固醇是人體需要的物質,可以從食物中攝取,也可以從體內合成。膽固醇是細胞膜的組成物質之一,也是多種內分泌激素的原料和膽汁的原料。


大家最擔心的就是過多的膽固醇會堆積在血管裡造成動脈粥狀硬化,血管硬了,血壓的調控就不好,管壁容易受損、堆積、阻塞,然後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中風這類藥物就是去抑制體內合成膽固醇的機轉,讓你的身體不要合成這麼多膽固醇。臨床上很多膽固醇過高的病人,不是嗜吃美食不避油膩、重口味,就是過勞。中醫把油膩口味重的食物叫做肥甘厚味,這類人叫做嗜食肥甘厚味,在古代多是一些權貴,吃東西講究,又好逸惡勞,身體消化不掉太多的營養而導致疾病叢生。


過勞會使肝臟受損,這裡講的過勞不一定是指體力上的勞動,其實多半是壓力緊繃的生活步調下的產物,像是電玩一打就十幾個小時的網咖留戀者、熬夜寫程式抓Bug的工程師、分秒必爭又有交稿壓力的記者、勞心勞力照顧重症患者的家屬,甚至是穿越到清朝步步驚心的若曦....這些人容易有脂肪肝,血脂肪(包含膽固醇)也容易升高,這就是為什麼在西醫這麼需要這些降血脂的藥物。而這篇報導中的statin類藥物是比較新一代降血脂的常用藥。所以西醫對這件事的反應會比較大,因為這是很重要的一項武器,最後他們的結論也是認為使用這些藥物的利益大於弊害。


以下我用簡化說明的中醫觀點來討論一下這類statin藥物的副作用,如有不同見解歡迎指教。


=========================================================


原本建議服用史他汀類藥物患者需要定期檢測肝臟酵素數值,現在要求用藥前就得先檢測肝臟酵素數值。這類藥物主要由肝臟代謝。約有1%的病人服用這類藥物以後會造成藥物性肝炎,肝指數會上升到正常值的三倍左右,使用這類藥物要定期追蹤肝指數。所以它對肝有不良的影響,可能造成肝氣鬱滯。

Statin類藥物會造成失憶症、記憶混亂的問題,但其為非嚴重、可逆性記憶損傷,且與阿茲海默症等退化性失智症沒有關聯。從中醫的觀點來看,記憶力與心、脾三臟的虧虛,還有痰濁、肝氣鬱滯有關。藥物損害心、脾會造成氣血不足,影響思考記憶,損害到肝就會造成肝氣鬱滯。由於這類藥物也算是清除血液中的痰濁,所以不是製造痰濁影響記憶。

Statin類藥物可能讓血糖上升,增加糖化血紅蛋白濃度。當藥物損害到肝臟和胰臟的時候血糖就會上升。胰臟在中醫也算是脾的範圍,所以它影響了肝、脾二臟。

Statin類藥物與某些藥物併用,可能增加肌肉損傷風險。這類藥物常見的問題就是造成橫紋肌溶解,心肌和骨骼肌(就是我們身體表面的這些肌肉)都是屬於橫紋肌,腸胃道和臟器內壁、血管內的是平滑肌。橫紋肌溶解後這些物質跑到腎去對腎會造成不良影響。中醫說脾主肉,所以從這個觀點來看,它影響了心、脾、腎三臟。

所以statin類藥物主要影響了中醫裡的心、肝、脾、腎。在預防或治療這些副作用方面提供下列幾個方劑當作參考,臨床上還是需要根據患者體質調整藥物:

歸脾湯
心脾不足方面可選用歸脾湯,主治健忘失眠、神經衰弱、心臟病、貧血等,可安神及補益心脾。

濟生腎氣丸
濟生腎氣丸可補腎利水,避免腎臟損傷,也可滋養肝臟。主治腎氣不足之健忘、夜尿、慢性腎炎、糖尿病等。

大柴胡湯
保護肝臟方面可選用大柴胡湯,其組成藥物中的柴胡有降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黃芩也可以幫助膽汁疏瀉,避免膽固醇沉著。此方可治療肝臟機能障礙、胰腺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