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 鄧雲立
很多人常常會發生半夜小腿容易抽筋的問題,剛剛看到這則新聞:半夜抽筋 腳底板往上扳,順便告訴大家中醫的觀點。
小腿正後方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管轄區域,什麼是足太陽膀胱經呢?先看一下足太陽膀胱經的路線圖吧!
小腿抽筋主要是太陽膀胱經的氣血循環差,氣的方面可以足太陽膀胱經下手,血的方面還是要從肝下手,因為中醫理論認為肝臟可以調節血量,維持血液品質。肝主筋,過勞的時候血液品質差,肌肉、肌腱的潤澤度會不足,缺乏濡養就會容易抽筋或受傷。所以我常常建議體育系學生不要熬夜,才能延長運動生命。
人體有很多條經絡,身體每個部份都有經絡通過,我們平常用藥、針灸,都是依循這些經絡來處理。
每條經絡生病會有不同的症狀出現,黃帝內經裡就提到足太陽膀胱經出了問題會有氣上衝而頭痛,痛得厲害的時候會伴隨眼睛脹到有脫出的感覺,脖子像抽拔似的僵痛,脊椎疼痛,腰痛像快折斷一樣,大腿的股關節不能屈曲,膝膕窩好像被打了個結,足跟像要裂開。還常見痔瘡,癲狂,眼黃,流淚,鼻流清涕或出血,項背、腰、臀、膝後、腳跟都疼痛,足小趾不能活動等症狀。
半夜小腿抽筋的病人常常在足太陽膀胱經上不只有單一的問題,多半都會容易腰酸、頭痛或肩頸僵硬,甚至過敏性鼻炎、中風等等。
太陽主一身之表,很多皮膚方面的疾病像濕疹、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等,還有感冒,我們也用足太陽膀胱經的藥物去治療。
每個中藥都有性、味、歸經,比方說桂枝,性質是辛溫的,味道是甘味,歸心、肺、膀胱經。就好比某些西藥是什麼作用、在哪個臟器濃度比較高一樣,但西藥很難歸入經絡,因為西醫理論裡還沒發現經絡,就算發現也跟現在的發展格格不入,所以西藥還是從西醫的生理、生化去解釋比較簡單。
緩解小腿抽筋用針灸或按摩可以取用委中穴或承山穴,這兩個穴位可以調整足太陽膀胱經的經氣循環,找不到位置的朋友可以參考連結的圖。委中穴就在膝膕窩正中央,承山穴在小腿後方兩塊肌肉的正中下方。按摩要持續3~5分鐘效果比較好,這兩個穴位不僅可以治療小腿抽筋的問題,上述很多足太陽膀胱經的病痛也可以一起緩解。
用藥方面有個很簡單的芍藥甘草湯,只有白芍和炙甘草兩味藥。白芍入肝經,可以養血柔肝,搭配炙甘草,一個是酸味的,一個是甘味的,酸甘可以化陰,這兩味藥放在一起的時候可以生津液來潤澤我們的肌肉和肌腱,緩解肌肉緊繃的問題。再加上足太陽膀胱經氣的推動,治療就可以比較完全。
臨床上往往不會單單只開這個方劑,還會根據個人體質加以辨證調整,所以如果要得到完善的治療還是洽詢自己信任的中醫師比較妥當。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一定要吃三餐嗎?
中醫師 鄧雲立
今天看見這則新聞:
沒空 三餐在英國已成過去
確實,我們不一定要吃三餐,而且一個不注意,三餐所攝取的熱量就超過一般人日常所需的能量了。
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業時代,大量的體力勞動讓「做田」的人需要攝取足夠的食物才有力氣應付一天辛勞的生活。雖然吃得很多,體格卻越來越「精實」,不會有過重的問題。對照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在辦公室裡吹冷氣,在桌前打著電腦,不斷地動腦筋或與人對談,體力上的勞動大幅缺乏,以致很多人的體重直線上升。
有些人過重是因為身體出了問題或藥物的影響。年紀越大,經絡氣血會越來越虛衰,代謝也會慢慢降低。中年發福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吃的東西一樣多,身體卻越來越消化不掉;有些精神科藥物會讓人食慾大開;某些心血管藥物會降低心跳速率及心輸出量,降低體內代謝能量。這些人對熱量攝取的管控就應該更加注意。
一定要吃三餐嗎?不吃的話肚子餓怎麼辦,餓了沒力氣,不能集中注意力。
其實我們的身體自己會調整,一天吃幾餐就餓幾次。以前因為外宿的關係,自己偷懶不想每天出門這麼多次(慵懶的雙魚座...呵呵),於是設計了一套一天吃一餐的方法,把時間點設在下午三點左右(現在想起來也得要很閒的學生才能在這種時間吃飯...),吃的是午晚餐。真的,一天就餓這麼一次,吃飯時間快到的時候開始餓。因為一天只吃一次,吃下去的量很好控制。如果越來越胖就少吃一點,越來越瘦每次就多吃一點。
可是開始工作以後一天只吃一餐就很困難了,因為休息時間是固定的,與同事交流就得在大家都有空的時間,公司附近也不一定有下午營業的餐廳,所以吃三餐的習慣又開始了。但是當我發現皮帶變緊(這跟臉大牽拖面膜小的原理是一樣的),想從三餐再改回一餐的時候,問題來了,咦,怎麼會這麼餓呢?哈哈哈。習慣吃三餐就會餓三次,消化也會比較快,很快就餓了,真的難以忍受啊!這也是大家的心聲吧!
所以習慣就是習慣,需要慢慢養成。也許第一次是因為偷懶,第二次是因為忙碌...漸漸地就可以改變習慣了。可是胃不好的朋友千萬要注意,有飢餓感的時候不進食,胃酸過多對胃很容易造成傷害喔,所以這裡建議大家還是要吃一點東西,熱量不要太高的,不用吃飽,只要一點點就好了,讓血糖上升,胃酸別分泌這麼多就好了。喝水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可以稀釋胃酸。還有要注意,飢餓的時候千萬別去找食物,這時候很容易失去理智,進食過量會激起胃火,胃火大會常常感覺飢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去吃吃到飽的東西把胃撐得脹脹的,照理來說下一餐應該能量過剩,不容易餓才對,結果卻是相反,吃太飽反而下一餐更容易餓。所以古人說養生要少量多餐,什麼美食當前都只吃兩口,下次餓了再說,我們不是牛,不能反芻,吃太多只會讓身體負擔變重,代謝不平衡而已。
吃中藥和埋線可以針對疾病,針對代謝的改善,也可以幫助大家不要餓到失去理智或因為吃得少而氣血不足月經停滯。這是我們可以幫助大家的地方。不要以為吃藥埋線就可以大吃大喝,我不喜歡幫助想大吃大喝的人減重,這感覺就像個無底洞,中藥一直漲價,越來越貴,很多生病的人需要這些藥來治療,不要把藥浪費在滿足口慾上。
看到這則新聞心中感觸很多,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如果還不能控制自己飲食的人可以做個參考。收放自如的各位,維持妳們原來的方式就可以了,減重需要毅力和決心,要有減重的理由目標才容易成功,健康與美麗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維持,希望大家心想瘦成嚕!
今天看見這則新聞:
沒空 三餐在英國已成過去
確實,我們不一定要吃三餐,而且一個不注意,三餐所攝取的熱量就超過一般人日常所需的能量了。
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業時代,大量的體力勞動讓「做田」的人需要攝取足夠的食物才有力氣應付一天辛勞的生活。雖然吃得很多,體格卻越來越「精實」,不會有過重的問題。對照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在辦公室裡吹冷氣,在桌前打著電腦,不斷地動腦筋或與人對談,體力上的勞動大幅缺乏,以致很多人的體重直線上升。
有些人過重是因為身體出了問題或藥物的影響。年紀越大,經絡氣血會越來越虛衰,代謝也會慢慢降低。中年發福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吃的東西一樣多,身體卻越來越消化不掉;有些精神科藥物會讓人食慾大開;某些心血管藥物會降低心跳速率及心輸出量,降低體內代謝能量。這些人對熱量攝取的管控就應該更加注意。
一定要吃三餐嗎?不吃的話肚子餓怎麼辦,餓了沒力氣,不能集中注意力。
其實我們的身體自己會調整,一天吃幾餐就餓幾次。以前因為外宿的關係,自己偷懶不想每天出門這麼多次(慵懶的雙魚座...呵呵),於是設計了一套一天吃一餐的方法,把時間點設在下午三點左右(現在想起來也得要很閒的學生才能在這種時間吃飯...),吃的是午晚餐。真的,一天就餓這麼一次,吃飯時間快到的時候開始餓。因為一天只吃一次,吃下去的量很好控制。如果越來越胖就少吃一點,越來越瘦每次就多吃一點。
可是開始工作以後一天只吃一餐就很困難了,因為休息時間是固定的,與同事交流就得在大家都有空的時間,公司附近也不一定有下午營業的餐廳,所以吃三餐的習慣又開始了。但是當我發現皮帶變緊(這跟臉大牽拖面膜小的原理是一樣的),想從三餐再改回一餐的時候,問題來了,咦,怎麼會這麼餓呢?哈哈哈。習慣吃三餐就會餓三次,消化也會比較快,很快就餓了,真的難以忍受啊!這也是大家的心聲吧!
所以習慣就是習慣,需要慢慢養成。也許第一次是因為偷懶,第二次是因為忙碌...漸漸地就可以改變習慣了。可是胃不好的朋友千萬要注意,有飢餓感的時候不進食,胃酸過多對胃很容易造成傷害喔,所以這裡建議大家還是要吃一點東西,熱量不要太高的,不用吃飽,只要一點點就好了,讓血糖上升,胃酸別分泌這麼多就好了。喝水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可以稀釋胃酸。還有要注意,飢餓的時候千萬別去找食物,這時候很容易失去理智,進食過量會激起胃火,胃火大會常常感覺飢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去吃吃到飽的東西把胃撐得脹脹的,照理來說下一餐應該能量過剩,不容易餓才對,結果卻是相反,吃太飽反而下一餐更容易餓。所以古人說養生要少量多餐,什麼美食當前都只吃兩口,下次餓了再說,我們不是牛,不能反芻,吃太多只會讓身體負擔變重,代謝不平衡而已。
吃中藥和埋線可以針對疾病,針對代謝的改善,也可以幫助大家不要餓到失去理智或因為吃得少而氣血不足月經停滯。這是我們可以幫助大家的地方。不要以為吃藥埋線就可以大吃大喝,我不喜歡幫助想大吃大喝的人減重,這感覺就像個無底洞,中藥一直漲價,越來越貴,很多生病的人需要這些藥來治療,不要把藥浪費在滿足口慾上。
看到這則新聞心中感觸很多,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如果還不能控制自己飲食的人可以做個參考。收放自如的各位,維持妳們原來的方式就可以了,減重需要毅力和決心,要有減重的理由目標才容易成功,健康與美麗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維持,希望大家心想瘦成嚕!
訂閱:
文章 (Atom)